二元之家
跳到主文
喜愛貼地飛行的感覺~~~PA Power 開放預訂
部落格全站分類:
休閒旅遊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公告版位
喜愛四處遊走的人快來一起交流~~~~
Sep
13
Sat
2008
20:28
媽媽手的預防與治療
close
媽媽手的預防與治療
文: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復建科物理治療師 葉如雁
我還記得那天是個油桐花盛開的五月,小晴和我第一次相遇。
新手媽媽小晴照顧寶寶已經四個月了,在母子兩人的相處好不容易漸漸步上軌道之際,某天睡覺醒來小晴忽然感覺到右手拇指疼痛難耐,甚至一點也翹不起來,這樣的症狀已持續一個多月,不但影響生活品質也嚴重影響她的工作表現,她非常憂心地問我這是怎麼一回事?希望我能幫幫她……
什麼是「媽媽手」
小晴拇指的問題俗稱「媽媽手」,這是發生在我們拇指背外側兩條肌肉(圖一):外展拇長肌(Abductor pollicis longus)和伸拇短肌(Extensor pollicis brevis)的肌腱總腱鞘之損傷,可分為機械性腱鞘炎和風濕性腱鞘炎兩類。
圖一:
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兩條肌肉的肌腱在手腕處並行繞過橈骨莖突,共同通過一條狹窄的腱鞘隧道內。
(圖片擷取自”基礎臨床按摩治療學”一書)
機械性腱鞘炎(Mechanical Tenovaginitis)
通常稱為狄魁文症候群(DeQuervain Disease),又稱為狹窄性腱鞘炎(Tenovaginitis Stenosans),女性的發生率為男性的十倍,好發年齡在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平均為47歲,好發族群最多的是生產後婦女,發生原因有些是自然發生的,但大多為拇指過度使用,重覆做過多的外展和伸展動作而造成發炎,所以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上需要用到大拇指力量者也是高危險群,除了媽媽抱寶寶外,常見的還有小提琴或鋼琴演奏者、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人士、美容美髮業、老師、搬運工人等等。
患者常抱怨大拇指基部靠近手腕處用力時疼痛,或當手腕向小指側做彎曲牽拉到拇指時疼痛,還有手掌無法撐床,撐床時會感到大拇指和手腕轉折處有痛點,或是此痛點往下傳到拇指或往上傳到前手臂,最常聽患者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的拇指根本不能使用了!”,臨床檢查測試會發現患者大拇指做主動或是有阻力的後伸和外展動作會導致疼痛。若病程拖得越久而不予治療,同側手臂肌肉勢必需要加重負擔來應付生活工作,長期下來也有可能合併如網球肘或其他肌腱炎或是肩頸酸痛等毛病。
另外值得提醒的是,有些疾病的疼痛也會發生在類似相近的位置,若沒有經過專業的檢查或功能性測試來做疾病的鑑別診斷,常會被誤診而耽誤早期治療的時機,例如頸椎椎間盤突出、網球肘、腕隧道症候群、風濕性腱鞘炎等等……以下大略說明這些疾病的差異,提供一般民眾對於這些疾病簡單的輪廓,以避免疾病的混淆而延誤治療:
1.頸椎椎間盤突出:頸椎第五節椎間盤突出會壓迫到第六頸神經,患者除了在大拇指以外,其他區域如食指、前臂外側、上臂外側也有疼痛甚至麻木的症狀,嚴重者會伴隨肌肉無力。
2.網球肘:橈側伸腕短肌或橈側伸腕長肌過度使用造成肌腱發炎,為長期過度後伸手腕導致,常見於木工、水電工、電腦工作人員、做家務、搬抬重物者,患者在手肘背側偏外側處有壓痛點,阻力下做橈側伸腕會疼痛和無力,此疾病和媽媽手有時會合併發生。
3.腕隧道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到壓迫所引起手指麻木的神經症狀。臨床症狀為手指麻木刺痛,主要在食指,其次是中指、拇指和無名指。
4.風濕性腱鞘炎:於下段內容詳述。
風濕性腱鞘炎(Rheumatoid Tenovaginitis)
風濕性腱鞘炎與機械性腱鞘炎在症狀上是不同的,風濕性腱鞘炎的腱鞘有明顯的增厚,但並不像機械性腱鞘炎有著大程度的疼痛,它只有一點點腫脹的現象,動作的受限也不止於拇指後伸和外展,而是每個角度的活動都受限。
媽媽手的治療方式
臨床上治療方式大約有四種:
1.
注射法(Injection):
選擇去氮松(triamcinolone)或皮質類固醇(corticosteroid)局部注射於肌腱和腱鞘之間,尤其用在風濕性腱鞘炎,大約施打一次至兩次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2.
解除粘連(Destroy Adhesion):
肌肉的基本組織為肌纖維,當肌纖維過度摩擦會造成肌肉發炎,肌肉本身會產生一些物質來修復發炎受損的組織,長期累積這些物質就會形成粘連,若沒有儘早處理使肌肉長期處於循環不良狀態而堆積越來越多廢物,會使肌肉纖維化,產生許多條條索索(taut band),影響正常動作而演變成經常性的酸痛,故於受傷發生時越早治療越好,常用的一種方式為「一指刀手法」,以一個或兩個拇指代替鋼刀在軟組織損傷的特定部位進行類似手術治療的一種特殊手法,也稱為體外開刀法,和推拿按摩不同處在於手法針對局部損傷組織定點定位而非大面積治療,不會損及周圍正常組織,以筆者臨床個案經驗,患者治療一次通常可恢復八成,依個案受傷時間長短不一,平均兩到三次的治療即可復原,恢復迅速且效果良好,是很推薦的一個治療方式。
3.
固定(Immobilization):
有些症狀嚴重或急性期的患者,會建議佩帶保護性護木以暫時限制拇指的動作,避免受損的組織持續受到刺激而惡化。
4.
手術(Surgery):
手術治療以切開腱鞘做減壓為主,通常在以上所有保守治療都沒有效果時才會考慮手術,但此情形並不常見。
媽媽手的預防與保健
“預防”就是最好的治療,不斷重複錯誤的使力方式是造成媽媽手的主因,大多數的媽媽想要將寶寶從床上抱起時,都會採取由圖二到圖三的動作(參考圖二/圖三),此動作的軸心發生在手腕關節,使用的肌肉為橈側伸腕長肌、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所以整體而言,使用的是小關節和小肌肉,這動作所產生的力矩是比較小的,媽媽們抱起寶寶來來當然比較費力!比較省力而且正確的方法是改變動作的軸心,也就是當媽媽欲抱起寶寶時,起始動作如圖二,接著在手掌和前手臂保持一直線的原則下(也就是手腕不彎曲),以手肘為軸心,雙手前臂貼近寶寶身體、雙手上手臂貼近自己身體,最後再彎曲手肘將寶寶抱起,這個動作使用的肌肉為上手臂的肱二頭肌,用的是大關節和大肌肉,所以它產生的力矩是比較大的,也就是說比較省力,這是一個非常簡單易學的動作方式,但卻常常被忽略,在此提醒每位媽媽在家多多練習正確的用力方式,才能有效地預防媽媽手找上門。
圖二:
抱起寶寶的起始動作
圖三:
抱起寶寶的錯誤動作,動作軸心發生在手腕關節
另外,不只是抱小孩的動作容易造成媽媽手,其他像洗碗、打掃、長時間使用電腦打字、美容美髮業、老師等等,也都是媽媽手的高危險群,建議平日在長時間工作後,做一個外展拇長肌和伸拇短肌的伸展動作,如圖四,手肘關節伸直,將拇指用其餘四指包住,接著手腕朝小指外側面彎曲,以上三個動作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個重點就無法有效延展肌肉了!拉緊後,維持此姿勢30秒,再放鬆休息約30秒,以上重複三到五次即可。
圖四:
預防媽媽手的肌肉伸展動作
疼痛與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視預防保健的重要,當一但有疼痛發生時,絕不可置之不理,必須提高警覺尋求正規醫學的檢查找出病因,儘早治療。願每個寶寶都是媽媽的幸福;每個寶寶都是媽媽甜蜜的負荷。
本篇文章刊於【媽媽寶寶雜誌2007年9月號】
本文作者
【葉如雁 物理治療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atircklee
二元之家
patirck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7)
人氣(
)
E-mail轉寄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文章搜尋
文章分類
魚類 (1)
昆蟲 (2)
植物百科 (4)
汽機車相關 (33)
慈善活動 (2)
美食分享 (3)
天文及科學 (2)
生活經濟 (4)
生活環境 (18)
口腔健康 (1)
代購服務項目 (12)
就是愛趴趴走 (65)
照片分享 (31)
文章分享 (18)
天下無奇不有 (7)
好玩好笑專區 (88)
心臟疾病 (2)
泌尿系統 (8)
內分泌系統 (10)
生兒育女專區 (7)
癌症 (14)
骨質相關 (9)
精神與睡眠 (3)
生活健康 (83)
眼部健康 (12)
消化系統 (9)
呼吸道疾病 (5)
皮膚問題 (4)
神經系統 (3)
減重專區 (1)
中風專區 (1)
腦部疾病 (3)
生殖系統 (1)
遺傳疾病 (1)
未分類文章 (4)
月曆
«
十一月 2024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我的連結
愷蒂の72變
Picasa相簿
FSC
我的育兒部落格
三姐的店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 Code
POWERED BY Patrick Lee
(登入)
關閉視窗
留言列表